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AI技术的应用正变得愈发普遍,尤其是在消费电子领域。2025年CES展上,各种搭载AI大模型的智能硬件产品悉数登场,展现了行业的创新与变化。本届展会的主题“Dive In(沉浸)”不仅反映了行业对AI技术的广泛应用,也揭示了人们对更高效的生活方式的追求。
本次展会上,来自不同公司的四位创始人分享了他们在AI和硬件结合方面的见解。学而思CTO田密强调,目前中国智能硬件市场尚未实现完整的端侧大模型运用,主要依赖云计算。尽管如此,他对未来两至三年中简单大模型在端侧运行的前景持乐观态度。田密指出,中国消费者更愿意为包含AI功能的硬件买单,而非单独的软件应用。这种软硬结合的方式正是提升用户体验的关键所在。
未来智能CTO王松则认为,穿戴设备将成为新的AI代理,可以全天候陪伴用户。他提到,未来的AI耳机将可能支持本地AI模型运算,从而提升响应速度和数据安全性。这意味着,耳机将不仅仅是音频设备,更是一个高度智能的个人助理。王松还提到,当前市面上的智能耳机大多依赖手机的软件,这是其智能程度的局限。
同时,李未可创始人茹忆也分享了他们在开发AI眼镜中的经验。她认为,AI眼镜将成为最直接的交互工具,其不仅限于基础的信息获取,而是要通过个性化的交互提升用户体验。她强调,开发AI大模型的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团队的专注程度及能力,她相信眼镜能够容纳更加丰富的应用场景。
INAIR的齐静轩表示,他们的AR眼镜旨在通过软硬一体化的设计,使得用户可以在无缝间完成各种操作。这种设计不仅提升了用户的交互体验,也降低了学习成本。他指出,随着大模型技术的发展,未来的AI助手将可以更加灵活地应对各种操作需求,从而实现更高效率的工作流程。
综上所述,AI大模型的不断进步为智能硬件注入了新活力。无论是教育、娱乐还是日常生活,各类设备通过AI的加持正实现相互连接与协同工作。随着技术的成熟,用户将能够体验到更加智能、高效的生活方式,而这正是未来消费电子行业的前景所在。然而,伴随技术的革命,如何确保用户的隐私和数据安全也将是企业面临的重要挑战。未来的发展需要在创新与安全之间找到平衡,让技术更好地服务于人类生活。
解放周末!用AI写周报又被老板夸了!点击这里,一键生成周报总结,无脑直接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