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世界机器人大会在京举行

 行业动态     |      2024-08-23 11:26:31    |      小编

  2024世界机器人大会21日在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开幕,大会以“共育新质生产力 共享智能新未来”为主题,通过推动全球机器人科技与产业的发展,促进国际合作与交流。

  “天工”实现全球首个全尺寸纯电驱人形机器人的拟人奔跑后再添新技能;Walker S Lite已进汽车工厂“打工”;全球首款搭载人工智能深度学习技术的骨科手术机器人首次发布;软体机器人突破工业应用领域瓶颈……在本届世界机器人博览会上,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10余款首发首创新品亮相,人形机器人成为焦点。据了解,目前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已拥有国际领先的人形机器人、AI医疗机器人和自主可控的关键核心零部件。

  跳舞、鞠躬、打招呼、听声音抓东西……当全国首个人形机器人通用母平台“天工”展示这些新技能时,观众纷纷驻足。今年4月,北京具身智能机器人创新中心自主研发的“天工”凭借出场时6km/h的稳定小跑,实现了全球首例纯电驱全尺寸人形机器人的拟人奔跑。时隔四个月,“天工”再次升级,不仅动作花样更多,还掌握了语音交互及抓取能力。

  易倍体育官方入口 易倍体育官网

  “当人下达语音指令后,具身智能机器人就能完成一套抓和放的动作。目前我们已经打通了具身智能大模型链路,这意味着机器人可以理解人类指令,拆解相关任务并完成,未来机器人将帮助人类做更多事情。”创新中心人形机器人算法专家张强介绍,中心目前已经落地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他们将通过“天工”和“开物”两大项目,推动技术创新和产业发展。

  今年将人形机器人总部落地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的优必选,带着Walker S、Walker S Lite等“人形机器人天团”亮相博览会。据介绍,工业版人形机器人Walker S Lite现已“入职”多家汽车工厂,实现人形机器人国内首次全流程执行和对外展示料箱搬运任务。

  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有关负责人介绍,作为世界机器人大会永久会址所在地,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目前已拥有机器人生态企业百余家,产值规模近百亿元。在具身智能机器人产业领域,重点布局以具身智能创新中心为代表的高能级创新平台,基本形成了覆盖核心部组件、本体、应用的具身智能机器人产业链。

  1980年,山东大学原校长、著名数学家潘承洞与同为数学家的胞弟潘承彪共同出版专著《哥德巴赫猜想》,全面总结了哥德巴赫猜想自1742年提出之后的研究发展,特别是近60多年来的最新成就。

  本次博览会深化“机器人+”应用场景展示。27款人形机器人进行了整机展示,数量创历届之最。2024世界机器人博览会也会同期举行。来自全球的观众可进入机器人世界,开启沉浸式游览体验。

  这里就是武威重离子中心,我国首台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医用重离子加速器装置就安放于此。

  今年以来,在科技创新领域,巾帼有为的故事不断上演,激励着广大女科技工作者在发展新质生产力、建设科技强国中更好发挥“半边天”作用。

  这些超重元素的性质可能会揭示更多关于在大规模天体物理现象中产生的原始元素的信息。研究这类奇特物质可能有助于科学家理解我们周围自然存在的、更为典型的物质。

  中部地区连接东西、贯通南北,是国家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承载区,具有独特的区位优势和广阔的市场潜力。

  8月19日,我国自主研发的海底隧道盾构机“深江1号”完成3590米既定掘进任务,顺利抵达珠江口水域海平面下106米,创下中国大盾构水下掘进最深纪录,也是世界高铁盾构隧道掘进的最深海底纪录。

  世界最大规模液态空气储能项目压缩机组下线兆瓦液态空气储能示范项目压缩机组在辽宁营口下线,这是世界最大规模液态空气储能项目压缩机组。该项目建成后将成为液态空气储能领域发电功率世界第一、储能规模世界最大的示范项目。

  记者近日从华中农业大学获悉,该校付新华教授团队与湖北大学李代芹教授、张士昶副教授团队在国际学术期刊《当代生物学》上发表了最新研究成果:某些蜘蛛能够操控并利用萤火虫发光信号,进而诱捕更多萤火虫。

  中国一重水压机锻造厂党总支通过党建工作引领,产能、效率、质量等多方面均得到提升,实现核电产品“零废品”目标,设备完好率97.5%以上。

  19日,“蛟龙号”载人潜水器搭载潜航员傅文韬、赵晟娅以及来自哥伦比亚的科学家海梅·安德烈斯,在西太平洋海域完成2024西太平洋国际航次科考的第2潜次作业,这是“蛟龙号”首次搭载外国科学家下潜作业。

  本期,我们组织老师、学生讲述亲历,并结合记者调查、专家视点,为以科学评价助力科学育人汇聚智慧、提供启发。

  盘锦精细化工中试基地负责人张建国说,从项目成果鉴定到产业成果推广,中试基地按照“政府主投+公司主管”建设运营模式,为源头创新顺利走向产业化,解决了堵点卡点问题。

  构建全面创新体制机制,打通堵点卡点问题,推进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的深度融合。

  数据表明,高技术产业是拉动中国制造业发展的新动能,也是新型工业化的强支撑,更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主阵地。

  近十几年来,强流质子加速器的发展,带动基于加速器的硼中子俘获治疗(BNCT)技术进入快速发展期。”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医学物理分会主任委员、北京协和医院放疗科研究员邱杰在致辞中表示,期待医理工协同碰撞出的火花,让更多“中国制造”投入到临床当中。

  易倍体育官方入口 易倍体育官网

  孙友宏:钻探作为地质研究、资源调查和科学探测等领域的关键技术,是目前唯一能够直接获取地下实物信息的手段。在某些特定的研究领域,如南极钻探领域,我国的技术与装备已经与国际先进水平比肩,冰下湖清洁取样探测装备等甚至处于国际领先水平。

  这里有目前世界上海拔最高的综合生态监测站——中国科学院申扎高寒草原与湿地生态系统观测试验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