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与硬件融合:四位创业者展望2025个性化智能设备的未来

 公司新闻     |      2025-01-13 15:25:24    |      小编

  在2025年国际消费电子展(CES)上,人工智能与消费电子的融合再度引发热议,展现出越来越丰富的应用场景。展会主题「DiveIn(沉浸)」生动反映了这一趋势,各种智能设备如智能眼镜、AI耳机以及学习机等,正通过整合AI大模型改变我们的生活方式。这次展会上,多家中国企业表现突出,从Rokid到学而思,从INAIR到李未可,四位创业者分享了他们在AI与硬件结合方面的前沿观点。

  首先,学而思的CTO田密指出,当前中国智能硬件市场上,端侧大模型的应用尚未成熟,大部分产品依赖云计算。田密表示,尽管未来几年将会出现一些简单的大模型可在端侧设备上运行,但目前的挑战仍在于硬件基础设施的不足及用户对AI软件的认知。他强调,软硬件结合能有效提高用户体验。他们的AI学习机通过实时的AI批改和智能助手“小思”提升了学习效率,让用户获得了切实的使用反馈。

  接着,未来智能的CTO王松展示了穿戴式设备的未来。王松认为,AI耳机将会成为用户的“AI代理”,具备随时随地提供反馈的能力。他指出,当前大部分智能耳机仍依赖于云端运算,但他预计未来,这些耳机将能进行本地计算,提升交互速度和安全性。此外,他也提到,为了使耳机真正“智能”,需要突破现有的硬件限制,升级芯片和电池技术,以满足功能和用户需求的增长。

  Emc易倍体育官网app

  而李未可创始人茹忆则将目光投向AI眼镜的潜力。他相信AI眼镜作为一个交互平台,将为用户提供更加个性化的体验吧。茹忆提到,AI眼镜的关键在于如何将AI大模型有效整合,并实现真正的自然交互。他们正在专注于开发杀手级应用,以确保产品不止是一块单纯的显示屏。

  最后,INAIR产品设计负责人齐静轩分享了他们对AR眼镜的未来展望。齐静轩强调,AI大模型将在提高用户体验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他们的产品不仅要能够帮助用户理解外部世界,还需要在软件和系统操作上提供支持。齐静轩指出,软硬件整合的优势显而易见,它能实现更自然的多模态交互,尤其在翻译和实时数据处理等应用场景中尤为重要。

  总体来说,AI与硬件的结合正在塑造一个更加智能化的消费电子市场,从教育到日常生活,AI大模型的集成正在推动行业向个性化和实时交互方向发展。然而,随着大部分玩家的涌入,市场竞争也日益激烈,企业需保持创新,以避免陷入同质化的困境。

  展望2025年,智能设备的未来将充满可能性。如何将AI技术充分应用于产品,提升用户体验和功能,将是厂商们面临的重大挑战。只有那些敢于探索、勇于创新的企业,才能在这场AI革命中立于不败之地。

  解放周末!用AI写周报又被老板夸了!点击这里,一键生成周报总结,无脑直接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