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mc易倍体育:【3小时沙龙实录浓缩】AI与硬件——探索多模态交互与场景落地新机遇

 公司新闻     |      2025-07-06 17:32:41    |      小编

  6月26日,由硅星人主办,北京市海淀区地方金融管理局、北京中关村科学城创新发展有限公司、北京中关村创业大街科技服务有限公司共同支持的“AI+硬件”线下沙龙在中关村创业大街落地。

  多位行业先锋围绕 AI 技术在消费级机器人、AIoT 硬件、AI 眼镜、AI 玩具等领域的创新应用与落地实践展开深度分享。

  随后的圆桌对话中,投资人与创业者就 AI 硬件的市场规模、技术壁垒、场景刚需、竞争格局等热点议题展开讨论,指出交互形态革新、多模态融合及情绪价值挖掘将成为未来关键突破口,为我们展提供了多元视角与前瞻性洞察。

  火山引擎大模型智能硬件负责人邢孝慈:AIoT 硬件破局之道-火山引擎的智能技术革新与产业落地

  AI 应用入口将超越手机 、电脑、消费电子,尤其是穿戴式、强交互产品,因靠近五官、触手可及,能高效驱动 AI 交互,成为重要方向,IoT 与大模型结合将释放巨大能力。

  技术共识层面,短时间内端上硬件,如消费电子,难以完全离线处理智能算法,需与云端大模型协同——端上负责音视频采集和播放,云端大模型承担智能化处理。

  火山引擎 AI 硬件方案全景覆盖全链路能力,包括基础设施、平台层、模型层、软件层,目标是帮助芯片端开发设备,实现端上设备管理与跨端请求调用保障。

  火山引擎针对不同客户需求提供多种解决方案:扣子硬件解决方案,面向产品规划清晰的客户,支持低代码搭建智能体,云端定义物模型(如感温、触觉、气味模组)以帮助大模型理解设备功能(调整音量、感知触摸等),并支持合作伙伴发布官方智能体到扣子商城;对于出海客户,利用 RTC 的全球就近接入、抗弱网能力优化跨境时延,并重构一站式接口,简化调用流程;嵌入式解决方案,优化芯片端低功耗,采用 WiFi、MQTT/UDP 通信方式减少网络丢包。

  典型应用场景包括:耳机——支持同声传译、电话录音、会议纪要转写;玩具——情感陪伴、语音控制点击 、摇头等操;眼镜—— VQA 视觉问答解决长时间录屏耗电问题,如查询食物卡路里;教育硬件——第一视角交互自然景色 、景点讲解,支持人设定义。

  情感价值与工具价值的融合:AI 不仅是节省时间、提升效率的工具,更需具备 “懂用户” 的情感属性;情绪价值与工具价值(相辅相成,智能体越懂用户,服务越高效。

  交互与模态的突破:当前 AI 应用局限于工作场景,未融入生活;需拓展输入输出模态,比如解决噪音干扰、多对话者区分等交互问题,深入理解用户状态、习惯、需求,成为 “说半句就懂你” 的智能助理。

  未来形态:不追求 “统一设备”,而是构建 “有限多智能体”,通过局部场景服务(家庭、工作、社交)和有效信息连接,全面了解用户需求。

  产品核心定位:以 “Loona” 为代表的家庭机器人,定位为 “家庭宠物角色”,目标是成为能持续生存于家庭中的情感陪伴者,30%-40% 用户一两年后仍使用,用户形成 “日活” 习惯.

  产品智能感知能力:基于端测 AI 模型,识别用户状态、情绪和场景,实现 “不打扰” 的有效交互.

  百度智能云空间智能行业负责人孔伟健:云脑赋能-构建AI眼镜的多模态智能中枢

  AI 眼镜作为未来终端趋势的核心载体,其定位并非传统 IoT 设备,而是 “随身智能导向” 设备,专注适配自然语言交互、第一视觉与第一交互特性。

  市场表现上,百度去年合作的 AI眼镜今年出货量已达 400 多万副,与国际品牌合作的产品预计年底出货量将超 1000 万副,工艺与数据优势显著。

  从开发分类看,当前 AI 眼镜厂商主要分为三类:第一类是做音频耳机的厂商,将AI眼镜定位为耳机的升级品或替代品;第二类是整备型企业,将眼镜定义为下一代全新终端,旨在取代手机;第三类是营销及渠道赋能企业,具备强大的消费端服务能力。

  终端趋势的本质是基础设施与基础交互的迭代升级,类似 2G→3G→4G 的演进,服务形态从静态企业服务发展为移动互联推荐,最终转向互联互通的组件化服务,未来将通过分布式即时网络主动推送服务结果(而非过程)。

  要成为优秀的 AI 眼镜,需满足三方面条件:一是具备优秀眼镜的本质特征,即轻便性、控制性与独特性,解决 AR/VR 便捷性不足的问题;二是拥有基于定制交互逻辑,而非复用移动终端交互逻辑;三是采用 “轻终端强引导” 策略,终端轻便但能力集中不减分,形成强大的引导中枢。

  北京九章云极科技有限公司智算产品资深技术专家 蒋宁:高性能高弹性普惠算力赋能企业大模型行业落地

  算力市场呈现快速增长趋势:大模型时代算力需求每 12 个月翻一番,远超摩尔定律。权威预测 2026 年下半年算力需求将超过基础设施供应。

  算力市场存在 “三个不变”,即垂类进化、算力消耗、模型竞争格局,与 “三个变化”,即算力结构后训练 / 微调 / 推理需求占比提升、应用创建RL沙箱自动化普及、开源模型增长超闭源API。

  在智算产业创新方面,九章云极在三个维度的布局:商业模式上定义 “1度算力” 概念,目标让算力像水、电一样普惠使用;产品形态提供 VKS 算力包等工具,支持按需付费、按量计费、弹性扩展;技术上自主研发智算操作系统,为智算中心高效运转提供核心操作引擎

  公司覆盖客户:九章云极为广大个人开发者、企业提供弹性、经济且灵活的智算云服务,覆盖如高校科研机构等十卡级用户,医药、游戏、文旅、设计、制造、教育、自动驾驶、机器人等垂类大模型公司百卡级企业用户,以及大模型训练的千卡级企业用户。

  大模型应用关键点:应用层从业者需 “用好底座大模型” 而非颠覆,关键在于——

  补充底座模型缺乏的针对儿童发展阶段的细微行为洞察能力,并通过扎实的工程化能力,打造稳定、安全、可扩展的产品体验,确保核心优势落地。

  在 AI 时代,知识获取趋于便捷,家长更关注孩子 “底层操作系统能力”—— 情商、好奇心、抗挫力、内驱力、创造力……这些能力是孩子拥抱未来的核心竞争力。

  贝陪科技希望通过人格化儿童AI 玩具,为孩子构建助力其关键能力发展的“超能伙伴团”,同时为家长提供了解与支持孩子成长的桥梁。

  产品定位与核心挑战:专注儿童陪伴玩具领域,贝陪产品的核心挑战在于平衡用户(孩子)与客户(家长)的不同需求侧重。孩子追求趣味和陪伴感,家长则重视教育价值、安全性和成长支持。

  具体产品实践:推出两款人格化 AI 玩具——可豆陪陪好奇熊、友爱兔。两者对话风格与能力培养各有侧重:好奇熊激发孩子的探索欲,友爱兔则培育孩子的同理心。结合毛绒玩偶载体与游戏化互动体验,为处于语言发展期的低龄儿童提供不依赖复杂语言的、充满乐趣的交互体验。利用大模型实现“千人千面” 长尾互动,通过人格化 IP 与孩子的持续交互,为家长提供关于孩子兴趣偏好与互动风格的观察参考。

  圆桌对话环节,声智科技副总裁黄赟贺、赛博创力CEO周羿旭,华控董事总经理、合伙人赵伟、阿尔法公社合伙人刘罡、国科投资AI 负责人刘广,五位嘉宾就AI硬件的市场规模、投资趋势,投资逻辑、产品形态创新等问题展开讨论,以下内容是问题摘选及观点摘要。

  赵伟:AI 硬件市场规模因统计口径差异较大,窄口径约百亿美元,宽口径可达 4000 亿美元(国内宽口径约 2 万亿人民币),增速约 20%,市场天花板高且增长迅速。

  硬件形态多样化,涵盖 AI PC、手机、眼镜等,交互形式向语音交互、空间计算等方向演进。

  传感器增多和小型化设备介质减少,推动万物智能化、运动化;技术融合加速,从早期万物互联(5G 连接、云端存储)向大模型技术深度融入硬件(如情感陪伴交互)发展。

  易倍体育官网登录入口 Emc易倍平台

  市场前景看好汽车、AIPC、眼镜等大单品爆发,未来两三年或有更多大单品涌现,中国市场发展势头强劲。

  刘罡:AI智能硬件定义广泛,从广义上讲,具身是AI硬件的一种形态,新能源和车网未来发展也是AI硬件的形态。

  目前AI智能硬件行业规模大概在百亿左右,处于初期阶段,是万亿级别的大赛道。AI带来巨大生产力变革,使用新的AI硬件产品或应用,生产力提升有很大改进空间。

  AI宏观渗透较低:AI在宏观层面渗透较低,很多人对其感知不强烈,有很长的渗透空间。

  新AI与新硬件解耦空间大:尽管AI技术有新变化,但硬件仍处于老技术站和技术路线上,新AI和未来新硬件的解耦有很大空间未实现。

  刘广:AI Native 硬件到底长什么样?我们现在还在探讨阶段,但它是一个存量很大的市场。

  新的东西虽在探索和萌芽中,但未来一定会确定外延市场。新趋势重要点在于利用硬件特点与软件区分开来,AI PC有独立的算力、续航存储以及额外加入传感器,与过去的手机和电脑不同,需创业者自行探索。

  黄赟贺:从今年开始很多大厂全面入局AI硬件市场,在这种情况下,创业公司的产品被用户“看到”的难度增加,可以先找到适合自己团队的垂直领域,关注产品的使用场景,找到差异性或者创新性的产品亮点,并服务好产品目标的受众形成竞争壁垒

  创业公司具有创造力和创新性,团队对新事物捕捉更快,产品迭代周期快可以抢占市场先机。创业企业要抓住自己的核心优势,通过不断推新持续创造驱动力,否则同质化产品易被替代。

  建议将产品设计逻辑从提供“过程工具”转向为用户交付可直接获取或感知的“结果成效“。

  周羿旭:创业团队选择关注情绪价值、玩具潮玩等消费赛道,只要产品有独特特点和亮点就有市场,创业者可先尝试在品类上做到第一。

  新的产品形态分类:新的产品形态可分为几类,一是基于交互形式变化制作的新产品;二是随着空间计算发展,基于显示界面变化的创新;三是因交互和模型能力提升,通过麦克风与斯比克实现交互的产品。

  智能化发展趋势和产品互动变化:智能化呈现从云端向边端和终端发展的趋势,原因包括云端无法保证os平台以及安全性和敏感信息安全问题。产品能与空间进行交互,如皮克斯的台灯,围绕新技术变化带来了很多创新和创业机会。

  模型最终会聚焦于底层技术,当前的大模型处于无状态状态。无状态模型调用特点:调用无状态模型时,需将所有关于用户的记忆认知在调用时附带过去。

  利用无状态模型为用户提供持续、变化、深入的个性化体验,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用户感受不完全取决于大模型:用户对体验好坏的感受并非完全由大模型决定,目前大模型在一些场景已达较好水平。

  做好基础工作提升体验:要把一些基础的“脏活累活”干好,让用户切实感受到体验,这具有持续价值。

  黄赟贺:面对云端大模型公司,AI硬件企业应构建“软硬深度融合”的核心能力。并不是简单的“大模型+硬件”叠加逻辑,而是基于产品使用场景,定制化设计端云协同的硬软一体方案。

  做产品我们一直是“用户至上”理念,应该聚焦用户的本质需求:确保模型效果切实满足应用场景即可,创业企业亦可以在产品设计上支持用户根据自己的使用喜好切换云端大模型服务。

  我个人建议AI硬件可以把目光看向“空间智能”方向,基于物理AI驱动的世界模型、多模态融合技术为机器提供三维世界的感知能力,提供情感感知能力,才能从“智能音箱”的传统交互模式里跑出新亮点。如Meta、Google等海外科技巨头也均在该方向上组建团队进行技术探索。

  黄赟贺:现在AI耳机是销售量级top的AI硬件形态,AI耳机在3C市场占有率增速很快。

  目前看海外市场AI玩具、AI麦克风类产品也在爬坡。从使用场景看,生活陪伴场景、办公提效场景是当前AI硬件企业聚焦的关键场景。

  做爆品还是规避同质化,抓住核心亮点“猛攻”,快速建立用户对产品的品牌定位认知,且AI硬件不要建立过高的理解门槛、使用学习成本。

  做产品不能只专注产品,要运用新媒体渠道进行投放。营销投放不应海投或雨露均沾,应先聚焦最终客户,服务好一部分人群后再拓展更大人群,避免资金使用不均和市场策略分散。

  刘罡:娱乐类和玩具类定位目前更有机会,当技术暂不成熟时,玩具类在技术不成熟时会更包容,庞然大物在早期总是像玩具的形态。玩具品类是泛娱乐品类中有机会的品类。

  医疗相关有机会:AI在具体细分领域的诊断和判断已超过很多中层级别的医生,垂直医疗领域有机会。

  要特别关注垂直场景,若能将单点体验做到与之前体验有相同变化,如解决通话录音和会议纪要整理问题,有机会赢得消费者心智。

  赵伟:第一波发展中,大家主要考虑如何提升工作效率以及做好 PC 的 AI 化。

  黄赟贺:AI Pin曾被《时代》杂志评为“年度最佳发明”,上市后出现硬件退货率持续超过销售量的倒挂现象。也是打破了“技术光环会转化为市场成功”的行业认知。

  AI硬件赛道确实会容易出现技术理想与市场现实断层的情况。我个人观点是过度追求“取代手机”的颠覆性叙事,却往往会忽视用户基础体验的可靠性(如设备过热、响应延迟、低效交互等基础缺陷),容易陷入“将技术激进性等同于用户价值”的认知误区。

  周羿旭:线下小范围销售测试表明,更加聚焦的群体转化率可能比通用产品更高,绝对值转化后的真正转化数字可能远高于通用场景。

  不同群体测试效果有差距:先针对一些圈子测试效果良好,后在流量大的商场面向更广泛的二次元群体测试,从人的停留角度看,最终效果与聚焦群体测试相比差距很大。

  找准细分目标用户有效:基于测试结果,认为找准更细分的目标用户并突出针对他们的亮点会非常有效。

  赵伟:大家之前认为IDC已经逐渐形成稳定增长且相对成熟的产业,然而在AIDC行业中,头部企业的毛利率非常高,毛利率为40~50%。

  我们查看上市公司的财报或者财务分析发现,AIDC公司的毛利率非常低,并且逐年下降,甚至只有20%左右。

  新兴且有前景或者技术含量高的产品实际毛利率较低,这导致相关公司的平均毛利率水平降低。

  刘罡:小智AI目前接入量已超过25万,开发者和C端用户参与其中,还出现了如与招财猫结合的有趣玩法。

  与中国最大的IT分销商之一的技术负责人交流得知,今年他们AI相关采购数据比去年增长了10倍,显示出大家对AI的浓厚兴趣。

  目前AI采购普遍处于POC阶段,用户并非大体量采购,而是进行各种尝试,未来还有很大的空间。

  刘广:每个家庭有各类玩具,家庭儿童场景中,父母有时不希望孩子接触过多电子产品,且双职工家庭带娃精力有限,孩子希望有更多人一起玩,可借助AI多模态能力创造更多陪玩场景,满足孩子不同阶段的玩伴需求。比如可以用豆包多模态功能陪孩子玩奥特曼卡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