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极了2011年的移动互联网,无论技术成熟度、产业需求和社会基础都已形成共振,正处于爆发式商业化的前夕。
比尔·盖茨在《未来之路》一书中写到:“大语言模型是自图形用户界面以来,最重要的技术进步。”
上周,“2025全球数字经济大会人工智能融合应用发展论坛”在北京举办,以“大模型•深应用•强产业”为主题,探索从技术突破到大规模应用发展路径,深入探讨AI如何赋能千行百业,为行业亮起了一盏指明灯。
飞娱财经参会后受益匪浅,写一篇笔记心得,整个大会像一场交响乐,分成了四个篇章组成。
虽然生态玩家众多,但行业达成一个重要共识——“大模型进入产业模型时代。”
本次大会,圈内优先级非常高,包括基础大模型、多模态大模型、智能体、端侧应用,以及大模型在医疗、教育、制造、机器人等领域的落地,还有百度、阿里云、快手、面壁智能、百川智能等各领域负责人,行业重要的角色悉数到场。
阿里云智能集团副总裁、阿里云智能科技研究中心主任安筱鹏在做《拥抱智能体经济——No Cloud No Agent》主题分享时表示,讨论大模型应用时,一个不可回避的话题就是Agent(智能体),智能体是大模型应用的重要载体,一个重要的判断是“No Cloud No Agent”。
关于智能体的落地应用,安认为有五个方面的影响因素:① 更高性能的基础大模型;② 更丰富的工具和开发生态;③ 产品要触达To B端、To C端的客户;④ 如何更便捷、更高效地去获客;⑤ 更高效的交付、更低的交付成本以及更低的运营。
随着近两年的发展,用户使用大模型越来越便利,使用成本也在大幅下降,甚至可以用物美价廉来形容。
百度副总裁阮瑜表示,与去年相比,大模型的使用的单价成本下降了将近60倍,大模型的应用已经开始变成企业的核心生产工具。基本上做到了人人用得到,人人用得起大模型。
阮分享了大模型当下的三个重要趋势:① 首先大模型从原来的单智能体转变成了多智能体,多智能体的好处在于它可以很好的组合单智能体,又能避免大模型产生幻觉;② 单模态向多模态转变,随着底模能力不断的提升,多模态、跨模态的技术开始在应用端显现出来;③ 大模型的应用边界在不断拓展,越来越多的低代码甚至零代码应用产品出现了。
AI在视觉生成上的应用也有了长足发展,去年6月份快手发布了全球首个给所有用户开放的真实影像级大模型可灵模型。
快手科技副总裁、可灵AI技术负责人张迪则直接断言,未来我们认为AI有可能产生新时代的摄像头,也就是基于生成式AI的视觉大模型,可能会成为AI时代的照相机。
AI时代的摄像头相比移动时代的摄像头,能力边界得到了进一步扩展,可以让更多的人用更低的成本做出更有想象力的内容,因此,可灵AI的愿景是让每个人都能用AI讲出一个好的故事。
面壁智能联合创始人、CEO李大海分享了关于端云协同的观点,他认为端云协同的发生是因为未来算力越来越强,大模型的支持密度越来越高,终端开始产生能够去代表终端自己以及终端背后用户利益的智能体,这样的智能体能够去以端为中心跟所有的云侧协同。
通过这种方式,能够更好地去解决两个问题:第一是隐私保护问题,第二则是在一些极端的情况下,如网络不稳定的情况下也能完成一些基本工作。
北京生数科技有限公司CEO骆怡航则谈到了数字广告在生产过程中存在三个痛点:创意痛点、创意的实现受限于时间和制作成本以及全球化推广。
当大模型介入到数字广告生产领域时则解决了其中最关键的视频生产中的痛点问题,去年7月份生数科技推出了多模态大模型产品Vidu,基于Vidu的视频生成优势,在视频广告的制作过程中,创意被无限打开了,不受制于实拍场景,在制作效率上也提升了百倍。
中国移动集团首席专家、中国移动云能力中心副总工程师钱岭分享中国移动技术布局时谈到四点内容,以云为内核,发展云网融合、云智融合、布局未来算力。
从今年开始中国移动开始做云智融合,形成了“1+4+1”,“就是一个算力网大脑做调度,上面从AI的IaaS、PaaS、MaaS到AI的SaaS,整个所有体系来支撑人工智能业务,还包括安全可信,就形成了我们的一个技术体系。”
以百度、阿里云等为代表的行业翘楚,不仅发表了他们对于AI发展趋势的判断,也介绍其在应用落地方面取得的成果。
目前,人工智能已经广泛应用在了交通、医疗、教育、影视制作等B端和C端领域,深刻的改变了每个人的生活。
● 百度智能云在交通领域做了多个智能体来辅助决策,主要是在指挥专家、信控专家和智能问答,例如在京雄高速上智慧交通示范路的建设过程中全部用了智能体的方式,新的处置全流程管控方式做在危险事件预警的准确率提高到了95%以上,同时处置时间从1小时降到30分钟,处理突发事件的效率越来越高。
● 可灵AI已经开始广泛地应用在了影视制作领域,几天前可灵AI发布了球首部AI叙事的单元剧集,目前已经在快手、哔哩哔哩和腾讯视频等多个平台上线,包含七部剧集,每一部20-30分钟的时长,“我们用AI理应能够制作出更好的影视作品。”作为一款全球性产品,截止到今年二季度初,可灵AI覆盖率超过2200万用户,今年3月份,可灵作为一款独立的AI产品已经达到了1亿美金。
● 在技术出海方面,昆仑万维打造了AI agent出海生态,作为一家全球性的企业,昆仑万维去年的收入94%来自于海外,总收入56亿美金,活跃用户4亿左右,覆盖一百多个国家和地区,海外团队有20多个。昆仑万维打造的大大模型从应用层的AI Agent到社交、游戏、短剧、音乐等方面,其中音乐模型应该是目前是排在全世界前两位的音乐生成模型,昆仑万维也逐渐从C端向B端扩展。
● 百川智能在医疗领域的探索主要包含三条路径,即造医生、改路径、促医学。百川智能依托儿童健康大模型等实现了AI家庭医生居家诊疗,改变了传统的看病方式,为用户提供了极大的便捷,目前,百川智能与北京儿童医院合作的 AI 儿科医生,诊断准确率达 82%,超过三甲医院主治医生水平。
● 在AI+广告领域,目前生数科技推出的Vidu是AI技术底座,生数科技构建了一个全球视频广告生产引擎,提供文生视频、图生视频、参考生视频的基础能力,此外生数科技还提供了AI广告的创意社区,供全球的用户和广告创意人才分享创意,Vidu自去年发布以来,已经有全球200多个国家3000万用户、以及来自全球的3000多家企业使用,并且在互联网、广告、动画、游戏等八个领域应用。
● 京东方研发的ADM系统目前已经投入到生产线上,ADM的优势也很明显,在工业生产领域,ADM系统的应用极大的提高了复判环节、良率管理、缺陷研究、设备的预测性维护以及搬送和调度等各环节的生产效率。京东方推出的大模型也是中国行业大模型的TOP50之一。
● AI+教育的发展打破了教育领域一直存在的“不可能三角”,即高质量、大规模、个性化很难兼得,猿力科技集团推出了飞象星球、海豚AI学等AI产品,2023年猿力科技把大模型应用融入在智能硬件当中,推出了小猿学练机,随着多模态的大模型Agent深度应用,将重构学习方式,重构教育范式。
目前,北京已建立起全球领先的创新生态,稳居全球第二、全国第一的领跑地位,形成了模型突破-场景落地-产业升级的良性循环,呈现出算法创新、人才活跃、应用丰富、数据集聚,算力持续增长的智能全要素创新优势。
通过新型监管机制建设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的政策高地和可信空间。根据创建方案,该先行区采取全市特定区域覆盖、分阶段推进模式。
在政策层面,北京全面实施“人工智能+”行动,在数据开放上,北京于2023年启动了“数据基础制度先行区”,是全国首个数据基础制度先行区,数据是面向全社会、全企业进行开放,此外,优惠政策上,北京推行“算力券”等,在基础设施上,年底前北京市智算规模共计规模达到4.5万P,北京目前已经形成了支持大模型应用落地的产业环境。
在AI的应用上,北京也为企业提供了多个应用落地场景。本次论坛上,2025年北京人工智能应用场景“揭榜挂帅”发布。此次“揭榜挂帅”共遴选出12个场景,覆盖制造业、教育、医疗、金融、环境、能源、文旅、智慧水厂、街道安全、建筑、智慧城市等多个领域,总预算高达1.1亿元。
场景公布后,将面向全市创新企业等公开征集解决方案,通过供需对接促成合作,加速人工智能深度融合应用,推动场景化落地。
值得一提的是,朝阳区作为首都经济强区、国际化窗口区、数字经济核心区,汇聚人工智能重点企业近700家、占全市1/4,覆盖从基础层、技术层到应用层的全产业链环节。
备案上线%。落成具备全栈国产化服务能力的北京数字经济算力中心,建成全国首个工业AI产业园、全市首个AIGC视听产业创新中心等专业园区平台,形成众多在全国具有示范效应、在全市具有引领作用的标杆应用场景。
朝阳区也紧跟全市步伐,努力用三年时间集聚培育一批行业领军企业和高成长企业,构建一批行业领先的垂直领域标杆大模型,建成AI SPACE人工智能产业园等5个高品质特色化园区,将朝阳区打造成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人工智能创新应用高地。
今年5月,北京集智未来人工智能产业创新基地联合北京人工智能产业联盟通过多渠道进行案例征集,在医疗、教育、金融、交通、政务、文化、办公、传媒、营销、内容安全等领域涌现出90余个典型应用,相关技术产品与需求场景高度契合。
相信以2025全球数字经济大会为起点,三年后,北京市人工智能应用落地将又是一个全新的景象。
对于今天中国的AI大模型落地来说,最重要的是如何构建一个统一的大市场,形成一个开放的产业生态,才能产生繁荣的AI产业的应用。
● 在本次大会上,北京工业软件产业创新中心自主研发的,专门面向工业的智能体应用开发与部署“杨梅工业”宣布正式开源,向行业开放,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供需对接服务平台启动。
●开源中国发布 Gitee Xtreme极智AI,极智AI包含五大研发管理场景,这里面包括智能文档创作、智能协同管理、智能代码开发、智能数据度量、智能平台助手。在创作、编程、测试、交付领域,不仅提升个人效率,也为企业在项目协同阶段、在团队协同管理、度量、预警等领域提供极致的信息效率。
● 6月30日,百度正式开源文心大模型4.5系列模型,涵盖47B、3B激活参数的混合专家(MoE)模型,与0.3B参数的稠密型模型等10款模型,并实现预训练权重和推理代码的完全开源。
●阿里目前已经推出了百链平台,阿里百链平台上已经有几百个类似的MCP服务的单元,Agent的模板以及一些组件的广场,在云上的这些广场为企业开发自己的Agent创造了一个很好的条件。
论坛上,《全球人工智能领域Top100人才榜单》正式发布,共有50位中国科学家入选,中国已经成为第二大人才聚集地,占全球AI人才的近三成;同场发布的还有《全球人工智能机构榜TOP100》则显示,中国机构占据38席,美国机构占35席,双强格局已然稳固。
作为“人工智能第一城”,北京为承接人工智能应用落地做了充足的准备,并且采用了“多线作战”的策略,北京从人才、应用、资金多方位出发,吸引了更多人工智能企业落地,将北京打造成全球人工智能应用落地标杆城市,在基础架构上,北京从算力、数据、模型等方面着手,通过大赛、案例征集等方式来完善场景创新生态,构建起了“技术+场景”的产业生态,在这场人工智能应用落地的浪潮中,北京已经率先起航。
在打造人工智能创新策源地和应用高地,开启“人工智能+”新未来,一条属于我们自己的路,才刚刚开始。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炸裂!曝利物浦报价1.38亿欧求购25岁锋霸 24天前刚砸1.25亿签1人
《编码物候》展览开幕 北京时代美术馆以科学艺术解读数字与生物交织的宇宙节律
苹果宣布Apple TV+获破纪录81项艾美奖提名,《人生切割术2》27项
谷歌 Pixel Watch 4 智能手表曝料:沿用骁龙 W5 Gen 1 芯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