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6日,“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WAIC)开幕首日。此前处于严格保密的阿里巴巴AI眼镜,首次曝光。虽然现场暂未公布售价以及更多技术细节,但对于正在大力进军AI赛道的阿里巴巴来说,此举意味着其AI To C战略正式攻入硬件领域。
在WAIC的“人工智能终端产业论坛”上,相关业务负责人分享了阿里巴巴AI眼镜的技术研发进展,并回应了外界对其AI硬件布局的关注。
从曝光信息看,作为阿里AI旗舰应用的夸克团队负责AI眼镜的研发落地工作。一位接近阿里巴巴的人士透露,阿里巴巴 AI 眼镜已完成研发,产品名称最终命名为“夸克AI眼镜”,预计于今年年内正式发布。
据了解,这是阿里自去年年底整合AI To C业务之后,推出的首款AI产品。业内预测,与市面现有产品相比,阿里AI眼镜的最大亮点在于深度整合阿里巴巴生态系统。
“夸克AI眼镜将融合阿里及支付宝生态:具备通义千问大模型和夸克最新AI能力,还支持高德导航、支付宝看一下支付、淘宝比价、飞猪商旅提醒等。”阿里巴巴智能信息事业群终端业务负责人宋刚在大会现场透露。
AI眼镜巨大的增长前景正在吸引越来越多巨头入局。国内AI眼镜赛道已挤满各路玩家,消费电子巨头、互联网大厂、专业AR厂商与跨界新势力同台竞技。
阿里何以此时入局AI眼镜?阿里方面认为,AI眼镜会是智能穿戴方向最重要的产品形态,它将成为人类另一双“眼睛”和“耳朵”,具备极强的场景穿透能力。
“从战略价值看,眼镜处于人类头部的生态位:头部设备可以捕获80%以上的人体感知输入;其次,AI 眼镜具有极强的场景穿透能力:能同时覆盖办公、生活以及移动场景。作为下一代人机交互的‘感官中枢’,将会催生个人数据量的急剧爆发,有望成为继智能手机之后最重要的个人移动入口。”宋刚进一步解释。
在去年的云栖大会上,阿里巴巴集团CEO吴泳铭就曾表示:“AI最大的想象力,绝不是在手机屏幕上做一两个新的超级App,而是接管数字世界,改变物理世界。”在上述接近阿里人士看来,阿里进入AI硬件研发酝酿多时,个人数据的沉淀分析、多应用场景将是阿里最具优势的部分。
《中国经营报》记者注意到,将C端购物场景与AI技术相结合,阿里早已率先拥抱苹果。此前淘宝Vision Pro版登陆苹果应用市场,成为Vision Pro上第一款中国电商购物应用。
通过淘宝VisionPro版,商品不再是冰冷图片,用户可以尝试三维空间的互动购物,小米SU7可以进行“虚拟试车”;购物时可以眼动追踪选择商品,手势旋转查看细节,语音指令“找同款”,AI还能自动生成搭配方案。
不过从上线后的销售情况和用户体验看,苹果Vision Pro并未打爆市场。天风国际苹果产品分析师郭明錤此前预测,苹果Vision Pro 2024年出货量预计约为50万台。在他看来,苹果还需要在不牺牲用户体验的前提下,解决Vision Pro面临的缺乏关键应用、价格以及舒适度等关键问题。
从目前看,阿里更希望通过“自研”,开发出一副真正意义上好戴好用的“超级眼镜”。
关于外界最为关注的生态建设问题,宋刚透露,将通过“阿里巴巴自有生态构建+行业合作”,满足用户更多场景需求。联合集团内部的生态,构建起覆盖搜索、导航、支付、商旅等垂直场景的AI能力矩阵,突破AI眼镜当前面临的生态困境。
“以导航场景为例,研发团队联合高德地图开发了适配AI眼镜的近眼显示导航系统,可实现在骑行、步行等移动场景下的精准指引;‘夸克AI眼镜’还联合了阿里生态的支付宝,实现了眼镜直接扫码支付;通过淘宝,眼镜实现了商品搜索比价功能;飞猪则为AI眼镜定制了商旅行程提醒。”宋刚进一步透露。
为了保证阿里AI眼镜进一步落地,夸克也将自身多重功能移植到”夸克AI眼镜”上 。为支撑多模态AI能力落地,夸克AI眼镜在硬件结构上进行了系统重构,具备通话、音乐、翻译、会议纪要等主流功能,同时在AI交互、佩戴、显示与影像、续航等方面实现突破。
“比如在AI图像问答方面,通过技术创新,实现看得清、响应快、答得好,提升识别率和准确性;并利用夸克多模态大模型结合百亿级的图片检索能力,能够快速识别对话环境,支持快问快答和专业讲解。”宋刚举例称。
“AI眼镜之所以没有普及,行业仍处于初期阶段,产品体验仍然存在诸多不足。比如不够智能、续航短、不够舒适美观等。”据宋刚介绍,除了融合阿里巴巴自有生态,夸克AI眼镜将会联合全球领先的眼镜品牌,通过技术、渠道、服务以及C2M定制能力的整合,解决用户体验的关键瓶颈,打造一个真正意义上的AI “随身入口”。
不过在业内人士看来,阿里此时入局AI眼镜,虽独具生态优势,仍要面临复杂的竞争形势。
借助逐步成熟的产业链,中国厂商正在有效降低产品成本与价格。此前小米入局 AI眼镜,已将价格打至每副1999元。高盛预测,中国智能眼镜市场2025年预计达到290万副,小米AI眼镜预计占据10%的市场份额。
“夸克AI眼镜要取得突围,除了解决佩戴舒适与升级使用体验,价格也将是关键因素。”上述业内人士认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