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全球首款本地大模型办公本,基于全国产算力训练的深度推理大模型讯飞星火X1再度升级,在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举办高规格多语言大模型国际研讨会……近日,皖企科大讯飞在人工智能领域动作频频。
面对日益激烈的全球AI竞争,以科大讯飞为代表的中国人工智能公司正从追逐参数规模、模型热潮与技术崇拜,回归场景需求,转向人文关怀。
“改变世界的不仅仅是AI技术本身,而是能解决刚需的产品,是真正落入产业的能力。”科大讯飞副总裁赵翔在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提出一个朴素愿景:让AI像水和电一样服务每一个场景。
“智商不掉线日,科大讯飞发布了全球首款搭载本地大模型的墨水屏智能办公设备——科大讯飞智能办公本X5。这个办公本最大的革新在于行业首创、基于本地大模型的本地离线AI能力。
“就拿在办公本这个AI设备上开发本地大模型来说,首先需要企业利用自主大模型完成针对性的量化与剪枝优化,还需要企业拥有芯片级定制化能力,实现大模型、芯片与系统开发的跨领域协同攻坚,硬件设计上也要解决内存带宽、元件堆叠、散热等核心问题。”科大讯飞副总裁、读写科技总经理钟锟表示,此外,还需要掌握操作系统调优能力,对大模型进行单独分区,同时对模型加载效率、内存调度进行深度优化,实现本地大模型引擎与应用的并行调度。
咨询知识、写总结、查文献……从“有事问百度”到“有事问AI”,在千行百业中都逐渐渗透的AI,也改变着人们的网络使用习惯。但看似“无所不能”“回答一切”,人们使用下来之后,却经常发现AI给的答案并不靠谱,甚至在“一本正经地胡说八道”“伪造事实”。
开放式内容生成功能目前饱受诟病,最核心的问题在于,人工智能所生成的内容并非完全准确。随着深度推理模型的逻辑自洽性提升,AI生成内容愈加真假难辨。为此,人们还创造了一个新词“AI幻觉”,来表示大语言模型编造它认为是真实存在的甚至看起来合理或可信的信息。因此,借助AI来辅助决策和判断时,务必要保持审慎的态度。
面对大模型容易“胡说八道”的通病,科大讯飞提出基于多路径采样验证及事实性约束强化学习的幻觉治理技术,在大模型思考过程及回复生成阶段,实现客观问题与标准答案的深度强对齐。对于大模型自身生成内容是否符合客观事实的事实性幻觉治理,以及在用户给定额外参考资料时大模型回复是否忠于原文的忠实性幻觉治理两方面,都有显著改善。
例如,构建安全可信数据标签体系,建立安全可信、动态更新的信源和数据知识库,对不同类型数据的可信度和危害程度建立标签体系,降低“AI幻觉”出现概率。研究幻觉自动分析的技术和软件平台,开展幻觉自动分析、AIGC深度鉴伪、虚假信息检测、有害内容识别以及互联网传播溯源,定期清理幻觉数据,为公众提供AIGC幻觉信息检测工具与服务。
7月26日,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的开幕式主论坛上,诺贝尔奖得主杰弗里·辛顿发表主旨演讲时,大屏幕上同步显示着流畅准确的中英文同传字幕,这正是搭载了全新星火语音同传大模型的讯飞同传在“实战”。
目前,星火X1的多语言支持能力扩展至130多个语种,在阿语、德语、法语、韩语、日语等重点语种上整体效果已超过GPT-4.1。而基于星火X1强大底座的讯飞语音同传大模型翻译综合质量超90分,同传首字响应快至2秒,达到人类高阶同传的行业标准要求,并覆盖超过8万个垂直领域专业词汇,让交流如母语般顺畅。
“多语言AI就像现实版的‘巴别鱼’,正在打破人们之间的语言隔阂。”在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重点论坛之一——科大讯飞高级别高水平多语言基座大模型国际学术研讨会上,英国萨里大学“以人为本的人工智能研究中心”联合主任宋一晢教授认为,“人工智能不是主导者,而是赋能者”,人工智能的最终目标是赋能人类,这要求AI必须以人为本,并围绕人的体验、创造力与福祉设计。跨越语言沟通障碍是迈向“以人为本的人工智能”的第一步,要真正将AI从云端带到用户端,打造“实现可接触、可控制、真正属于每一个人”的AI。
基于AI大模型的多语种技术正在让跨语言交流变得越来越便利、自然。“我们希望构建全方位的多语言大模型和它的应用,给世界提供第二种选择。”科大讯飞研究院院长刘聪表示,未来,科大讯飞的多语言模型将推进“语音+文本”多模态数据的共建共享,打通不同模态之间的语义壁垒。打造具备原生多语种语音能力的大模型底座,增强模型对全球语言生态的原生感知力。同时,构建融合跨语言知识迁移能力的多语言通用大模型,实现不同语种间的知识迁移与泛化能力提升,全面支撑全球多语言AI应用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