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国在机器人研发上不断加大投入,取得了不少突破。近日,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所展示了三款新研发的机器人,为相应领域发展提供了重要助力。
】近年来,我国在机器人研发上不断加大投入,取得了不少突破。近日,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所展示了三款新研发的机器人,为相应领域发展提供了重要助力。
基于视觉的智能手势控制无人机系统、地震应急搜索可变形机器人、废墟环境自适应生命探测机器人20日,中国科学院在沈科研机构联合启动“公众科学日”活动,中科院沈阳自动化所新研发的3款机器人亮相。
其中,“人机协作的智能无人机系统”将基于视觉的智能手势识别技术同无人机飞行平台相结合,使无人机可以根据人的意图来完成不同的飞行任务,从而实现人机协同作业功能。沈阳自动化所研究员何玉庆介绍说,这一系统在国内实现了在户外强光干扰下的人机交互飞行实验。在降低了设备成本的基础上将人机交互系统的应用环境拓展到了真实的户外环境,缩短了未来智能无人机与人们真实生活的距离。未来,人们将无需进行漫长的专业无人机操控学习,仅仅通过练习几分钟的手势训练,就可以控制机器人完成复杂的任务。
两款地震救灾特种机器人也同时向公众展示。地震应急搜索可变形机器人是在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支持下,开发的一款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型地震应急搜索机器人,采用模块化链式结构,可主动变换构型以适应不同的废墟地形环境,提高了机器人的环境生存能力。
废墟环境自适应生命探测机器人采用可变履带自调节技术、非接触生物雷达探测技术等,可代替救援队员进入地震废墟内部,执行幸存者搜索、环境信息采集任务,将雷达、视频、音频等信息呈现在控制终端上,为幸存者施救提供科学决策依据。
沈阳自动化所从上世纪80年代初在国内开展机器人技术的研究,在中国机器人发展史上创造了几十项“中国”,包括台工业机器人样机、台水下机器人、台脊柱微创手术机器人系统等。
凡本站注明“来源:智能制造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智能制造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站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智能制造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站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本站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智能制造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其他媒体、平台或个人从本站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智能制造网”,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鉴于本站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与本站联系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联系电话;邮箱:。
两部委关于印发《新材料中试平台建设指南(2024—2027年)》的通知
强国复兴有我——新中国机械工业75周年巡礼 工程机械协会篇
强国复兴有我——新中国机械工业75周年巡礼 表面工程行业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