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50亿元,同比下滑3.62%,主要原因是国产厂商之间的价格战渐成常态,部分大客户对于机器人导入的低价格导向愈发明显,部分厂商不得不牺牲价格获取订单。
GGII预计2025年中国协作机器人(不含四轴)市场销量有望突破4.3万台,延续高增长态势,到2028年销量(不含四轴)有望突破11万台。
某种程度上可以认为,中国协作机器人出海已经取得阶段性的成果,其中以法奥机器人、遨博智能、华沿机器人、越疆机器人、艾利特机器人等厂商为主要代表。
区别于国内市场内卷式的价格战,海外市场一般具备更高的付费能力,同时对于机器人品牌、本土化服务、产品品质等方面也有更高的要求,对于普遍增量不增收、增收不增利的国产机器人厂商而言,出海已经成为愈加确定的必选项。
从主要出口国家与地区来看,2024年中国协作机器人(不含四轴)出口的主要国家与地区前五名分别为:德国(2313台)、日本(1251台)、美国(1068台)、泰国(494台)和印度(494台)、韩国(437台)。
一是高端制造业相对发达的发达国家,其中以德国、日本、美国、韩国为主要代表;二是近年来承接中国制造业转移的新兴经济体,其中以泰国、越南、印度、墨西哥、马来西亚等为主要代表,以上两大阵营的国家和地区亦是中国协作机器人出海布局的主要区域。
GGII通过对各家协作机器人品牌的调研,结合海关总署出口的数据验证,发布《2024年度中国协作机器人出海排行TOP8》。
1、以上数据基于GGII的调研所得,统计口径基于各厂商2024年协作机器人出海销量数据(不含四轴协作机器人数据)。部分企业不愿意提供相关信息或不愿意参与排行,GGII未列入排行榜中。
2、涉及代工、贴牌的厂商只计算品牌厂商的数据,涉及到数据层面的情况已经考虑在其中,如有疑问可联系我们。
中国协作机器人出海正经历从“产品输出”的战术向“生态赋能”的战略跃迁,企业需平衡技术自主与本地化策略、产品标准化和场景定制化、品牌高举和服务落地等。
值得一提的是,中国市场的价格“一招鲜”策略在海外大概率会失效,中国协作机器人企业想要真正完成全球化的布局,亟需从过去的“成本优势驱动”转向“智能标准引领”,通过“技术-场景-生态”三重闭环重塑全球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