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人工智能(AI)技术的持续革新,2025年被广泛认为是人形机器人产业的关键转折点。作为制造业的重要引擎,家电巨头美的集团在深度学习、自然语言处理和自主运动控制等核心技术方面实现了显著突破,彰显其在AI创新领域的技术领先优势。近期,美的宣布其自主研发的人形机器人正式“进厂打工”,这一里程碑事件不仅标志着人形机器人产业化的临近,也深刻反映出行业在智能制造和家庭应用场景的深度融合。
从技术层面看,美的人形机器人采用了轮足式的创新设计,这一结构突破了传统的仿人硬件局限,增强了机器人在非结构化环境中的适应能力。核心技术包括深度神经网络的优化算法,用于提升机器人在复杂环境中的自主导航和动作协调能力;同时,结合自主学习机制,机器人能够通过不断交互进行自我优化,从而实现高效的设备巡检、零部件检测及装配作业。据数据显示,美的机器人在示范中能顺利完成握手、比心、跳舞、打螺丝等多种动作,展现出极强的互动性和任务执行能力。这些技术的突破,为未来家庭场景中的多任务协作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在公司层面,作为国内领先的智能制造和家电巨头,美的集团在AI技术研发方面持续投入。据2024年财报显示,其研发支出高达162亿元人民币,显著高于行业平均水平。这不仅反映出其在深度学习、机器人控制算法等领域的技术积累,也彰显其在产业布局中的战略决心。与库卡等国际先进企业合作,推动人形机器人从实验室走向产业化,充分利用其全球供应链和制造优势,形成了具有竞争力的产业生态体系。美的的机器人产品不仅在工业场景中表现出色,也开始逐步渗透到商业和家庭应用中,特别是在空调、洗地机、机械臂等智能家电领域的融合创新,展示了其在智能家居生态中的战略布局。
从市场发展趋势来看,2024年全球人形机器人市场规模约为10.17亿美元,预计到2030年将突破150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超过56%。中国市场的潜力尤为巨大,预计到2030年市场规模将接近380亿元人民币,销量从2024年的0.4万台跃升至27.12万台。这一高速增长态势不仅由技术创新驱动,还受到政策支持和资本持续涌入的推动。政府方面,2025年发布的工作报告明确提出支持智能机器人及其相关产业的发展,推动具身智能在智能制造、智慧家庭中的应用。同时,北京、上海、深圳等城市已成立产业基金,推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深度合作。
在应用层面,行业巨头如优必选、小鹏、特斯拉等纷纷布局,已在多个工业和商业场景中实现人形机器人的落地应用。优必选的WalkerS系列工业机器人已在多家汽车制造商进行实训,承担自主搬运、货物检测和零件装配任务。小鹏的IRON人形机器人在广州工厂投入实训,未来将实现规模化量产,预计2026年实现商业化落地。特斯拉的Optimus在汽车工厂中的搬运作业,进一步验证了人形机器人在工业自动化中的潜力。行业分析人士普遍认为,随着人工智能和深度学习的持续深化,未来人形机器人在工业自动化、服务业甚至家庭场景中的应用将迎来爆发式增长。
家庭场景中的人形机器人则代表着行业的终极愿景。海尔等企业已开始围绕家庭服务展开研发,旨在实现“无人家务”时代。国际电工委员会(IEC)也发布了首个养老机器人国际标准,为养老机器人在家庭环境中的应用提供了技术依据。随着全屋AI+具身智能的逐步实现,智能家电的互联互通将成为现实,推动家庭自动化向更高层次迈进。专家认为,未来具备多任务、多场景协作能力的人形机器人,将成为智能家居的核心支撑,开启“新家电”时代。
整体来看,2025年无疑是人形机器人产业的深度突破年。AI技术的不断革新推动产业链上下游加大投入,市场规模高速扩展,政策环境日益优化,行业应用逐步落地。专业人士建议,行业应继续强化核心技术研发,推动标准制定和产业生态构建,以实现人形机器人在工业、商业和家庭的全面普及。随着技术的不断成熟和应用场景的逐步丰富,未来人形机器人将在智能制造和智慧家庭中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成为推动未来智能社会的重要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