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中心举行战略合作签约仪式,双方将在材料研发创新、产业应用落地、生态体系构建三大领域开展深度合作。
《中国经营报》记者注意到,近年来,人形产业飞速发展。头豹研究院预计,在2024年—2025年,我国的人形机器人市场将以研发迭代与供应链优化为主,市场规模受限于小批量试产。而随着2025年后加速步入商业化探索阶段,规模化量产将推动成本下降。
“作为AI落地物理世界的重要载体,其后续应用场景想象空间极大,国内政策支持力度不断提升,2024年以来各地产业基金加速落地,市场参与主体从初创型企业、汽车整车厂到各领域龙头公司,可以预见产业发展将明显提速。”山西证券方面分析认为,2025年有望成为人形机器人量产元年,随着数据积累、大模型迭代以及硬件成本下降人形机器人大规模走向工业以及家用场景值得期待。
在此背景下,企业端开始发力。记者注意到,作为传化集团旗下核心企业,新安股份将依托新材料、新能源等领域的产业基础和优势,通过共建机器人材料联合实验室,推进具身智能机器人技术研发与应用转化,强强联合构建具身智能新生态。
“公司作为全球十大有机硅企业,深耕硅基全产业链发展40多年。”方面表示,公司自主研发的产品凭借优异的生物相容性、柔性特质、极端环境耐受性及可发泡等特征,可有效解决具身机器人在仿生结构设计、复杂工况稳定性等方面的技术需求,在机器人产业链上具有广阔发展前景。
此外,浙江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在浙江省、宁波市等政府部门的指导与支持下,由浙江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总经理熊蓉及团队联合多家知名产业方共建,重点开展人形机器人“大小脑”关键技术研究和整机系统研发与应用,目前在本体、运动控制、技能作业、数据采集等领域已取得显著突破,研发的机器人能够精准识别环境、灵活应对复杂任务,具备广泛应用潜力。
在业内人士看来,此次战略合作,通过整合双方在材料研发与智能系统领域的优势资源,专注于新型材料的研发与创新,为人形机器人性能提升和成本降低提供技术支撑。“重点聚焦功能性硅橡胶材料的研发突破,围绕机器人柔性抓取与智能触控两大核心课题,通过对肌肉组织的解构,设计出具有超高仿真性和轻量化的材料结构;同时基于智能触控和感知需求,开发出本体具有信号传输和触控功能的硅橡胶材料,实现初步示范应用。”该业内人士表示。
“未来,公司将加大研发投入力度,持续推进技术革新、产品升级、服务优化,为客户的高端需求提供一站式综合解决方案,为机器人产业蓬勃发展注入强劲动能。”新安股份方面表示,目前,公司的在仿生系统、感知系统、控制系统、驱动系统、执行器和动力电池六大领域已初步形成解决方案,相关产品已实现产业化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