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6日至28日,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WAIC)在上海开启。此次大会盛况空前,800余家全球企业参展,3000余项前沿展品集中发布,涵盖大模型、AI终端、智能机器人等核心领域。
继去年“百模大战”凸显 AI 与生活的紧密关联后,今年大会又展现出新气象。
机器人与智能终端的进化令人瞩目,它们从抽象概念转变为可触摸的现实,在大会上大放异彩,让人真切预感到赛博朋克式生活正加速到来,未来生活图景已初现端倪。
值得关注的是,AI 发展迈向新阶段,不再停留于概念与实验层面,而是深度扎根产业端。当下,AI已开始向产业端深扎,制造业借助AI 实现智能化生产,服务业利用AI提升服务品质,医疗、教育等领域也纷纷引入AI 技术,AI 与千行百业的深度融合,正为产业升级与变革注入强大动力。
在WAIC 2025的展馆内,超150台人形机器人同台亮相,创下国内历史之最。与去年“十八罗汉”列队迎宾的“秀肌肉”不同,今年的机器人展台聚焦“真干活”。
作为首次参展,智元机器人携旗下灵犀X2、精灵G1、远征A2和远征A2-W四大机器人产品集体亮相。
智元机器人在展台设立了工业物流、商业服务、家居、科研教育、文娱表演等五大商业场景展区,精灵G1像工作人员一样,为观众递物品、盖纪念章;在人机冰壶互动游戏中,精灵G1还可以依据冰壶位置灵活调整策略;主打交互服务的通用人形机器人远征A2,在无人工控制下流畅完成引路与讲解任务;同时还为现场观众带来群舞表演;灵犀X2现场和观众实时互动聊天。
另一旁的远征A2-W拆垛搬运作业,通过灵活的双臂协作控制,远征A2-W将箱子精准抓取,逐层拆解,最后稳定地运送到指定的位置,有意思的是,就算遇到箱体轻微歪斜的情况,这台机器人也能自主校准位置。
据智元机器人现场工作人员向《科创板日报》记者介绍称,远征A2-W富临精工的工厂内上岗,工程完成搬运800多个周转箱的任务,目前其速度略蛮于人工。
北京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展台实现了业内首个多具身智能体协作应用:在“慧思开物”平台指挥下,4台机器人分别承担“电工大师”“搬运工”“质检员”“封装助手”任务,云端调度智能体协同完成电控柜操作、灯泡质检、物品封装等全链路任务,验证了工业场景的复杂协作能力。
在本次WAIC大会上,虚拟现实领域,众多创新产品登场。XREAL重点展出了最新旗舰产品 XREAL One Pro。该产品搭载全球首款自研X Prism光学引擎,首次在轻薄机身中实现高达 57°的超广视场角,配合自研 X1空间计算芯片,实现 3毫秒超低延迟。
WAIC现场的“AR+AI 6DoF互动体验屋”曾经作为CES 2025“最值得排队的体验之一”,是一座提前落地的未来生活样板间。
据 XREAL 现成工作人员向《科创板日报》记者介绍称,该互动体验屋基于XREAL自主研发的6DoF空间定位技术,融合AI大模型,能够实时呈现高精度的三维虚拟内容,实现数字世界与现实场景的无缝融合。
体验区还涵盖游戏娱乐、巨幕观影等核心场景,充分展现了AR技术如何从科技概念,转化为日常生活中的实用智能伙伴。
想要试用其产品的人排出了长队,也看出人们对眼镜产品的期待。戴上Rokid能够体验拍摄、题词、翻译、导航、以及看一下支付等功能。不过据现场的工作人员介绍称,在体验开一下支付的时候,还需要录入声纹。
Hailliday,作为新秀厂商也出现在了WAIC的舞台上。据现场的工作人员介绍,与主流 AR 眼镜采用光波导等复杂且体积庞大的显示方案不同,Halliday 与 Gyges Labs 联合研发的 DigiWindow 隐形显示技术,跟其他的AR眼镜一样实时翻译、会议总结、智能提词等功能。
“Halliday 对于近视人群最大的一个差异点,是作为全球首款支持标准处方镜片的显示眼镜,它让近视用户不再需要在看得清和智能化之间二选一。”上述现场的工作人员向《科创板日报》记者说道,机身重量只有28.5 克,同时续航能达到12个小时。
在本次WAIC的舞台上,AI不再是遥不可及的高科技概念,而是真切地走进我们生活的每一个角落。
餐饮行业,“熙香科技”在WAIC上带来的AI食堂、智能小吃机、智能咖啡机等创新产品矩阵,以及全流程智慧餐饮解决方案,让人眼前一亮。通过AI算法对用户口味偏好、食材供应链效率、烹饪过程参数等海量数据的深度分析,实现了精准营养配餐,让每一顿饭都既美味又健康。这不仅满足了人们对高品质餐饮的需求,更推动了餐饮行业向智能化、个性化方向迈进。
在医疗领域,蓝想数科站台展示了其“数字孪生临床医疗暨LAN-AI Agents急危重症专科智能体”,通过多模态医学数据融合与临床智能辅助决策技术,为医院急危重症救治提供“时间敏感型”智能解决方案。
据该站台的工作人员介绍,数字孪生的本质是让物理世界中的患者在数字空间中拥有一个实时镜像;而AI智能体就是这个镜像上的思考引擎,替医生预演风险、推荐路径,最后把决策结果反馈到临床现场。”
基于此,蓝想数科团队合力打造了三大核心产品:数字孪生急诊中心、手术中心、重症中心,分别面向三种高强度医疗场景。通过接入患者生命体征、检验结果、影像信息、病历文本、设备数据等多模态输入,构建“数字患者”,并在虚拟空间中进行状态监测、风险预测、诊疗建议生成等。
气象领域同样因AI焕发出新的活力。中国气象局站台通过多屏互动与图文展板相结合的方式,集中展示云端早期预警系统、城市多灾种早期预警智能体、“风云地球”工具箱、AI天气预报模型等核心成果,其中多灾种早期预警智能体(MAZU-Urban)堪称亮点。
据中国气象局展台相关工作人员介绍,多灾种早期预警智能体以人工智能技术为核心引擎,深度融合先进算法与多源数据,搭载云端早期预警系统产品、气象开源模型及上海研发的非洲区域模型,目前已在非洲地区试用。
这意味着AI不仅能够提前洞察天气的微妙变化,更能为全球范围内的灾害防范提供有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