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我国机器人产业蓬勃发展,技术和智能化水平不断突破,应用场景持续拓展,产业升级步伐不断加快。
眼前的机器人,正在室外复杂环境下进行测试,不仅要上坡、下坡,还可以在摔倒后0.5秒内自主爬起,在负载13公斤时灵活起身。依靠的都是这个灵活的仿生关节。
目前,全国已经开放了50多个细分领域的应用测试场景,在实际环境的检验下,像这样一个“关节”的突破,不断涌现。在养老服务中心,保姆机器人可以叠衣服、端茶倒水,还有的可以提供准确的健康监测。最新数据显示,我国人形机器人核心部件国产化率已突破70%,预计今年产业规模将突破379亿元。
应用测试场景不断拓展的同时,产业链协同效应也在不断提升。在深圳“机器人谷”,上游企业的触觉传感器可直接供应给一街之隔的整机厂商,3D视觉企业的仿真数据能实时输入旁边大模型企业的训练系统。
创新生态完善下,我国机器人产业正在加速跑。最新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我国工业机器人、服务机器人产量同比分别增长35.6%、25.5%。截至目前,我国已有机器人相关企业超过93万家。其中,今年上半年新增相关企业10万多家,与2024年同期相比增长约45%。机器人有效专利已超过19万项,占全球约三分之二。